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诸多省份✿◈✿◈,而其中不少省份的国企实力亦十分雄厚✿◈✿◈。新财富粗略盘点了各地方国企的资产总额✿◈✿◈,上海✿◈✿◈、江苏超过20万亿元✿◈✿◈,山东✿◈✿◈、浙江✿◈✿◈、广东无良医生✿◈✿◈、四川超过10万亿元✿◈✿◈,江浙沪占比近全国1/3✿◈✿◈;广东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位列第一✿◈✿◈,贵州✿◈✿◈、上海✿◈✿◈、山东✿◈✿◈、四川的上市地方国企市值最高✿◈✿◈,资产证券化率方面✿◈✿◈,青海✿◈✿◈、贵州和湖南更有优势✿◈✿◈。
虽然短期看✿◈✿◈,用好国资✿◈✿◈、提升其投资回报率✿◈✿◈,尚难以快速替代土地财政✿◈✿◈,但长期看✿◈✿◈,推动地方国企做大做强✿◈✿◈、参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太阳城✿◈✿◈,仍有助于提升地方的非税财政收入✿◈✿◈。
有研究者认为✿◈✿◈,202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8.3万亿元太阳城✿◈✿◈,若其回报率提升1%✿◈✿◈,就能增加3万多亿元的收益✿◈✿◈,相当于202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近一半✿◈✿◈。
但也有研究指出✿◈✿◈,2021年国有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约为1.5%✿◈✿◈,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利润总额要增长2/3✿◈✿◈,短期内难以快速实现✿◈✿◈。
不过长期来看✿◈✿◈,推动国企做强做优✿◈✿◈,改善经营效益✿◈✿◈,以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不失为加强地方财力的一条路径✿◈✿◈。实际上✿◈✿◈,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于2022年收官✿◈✿◈,国企实现了提质增效✿◈✿◈,国企实力强劲的省份✿◈✿◈,正在试图盘活原有资产✿◈✿◈,发力新兴产业✿◈✿◈,以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补充财力✿◈✿◈。
那么✿◈✿◈,具体到内地31个省份✿◈✿◈,哪一地的国有资产实力更为雄厚?哪些省份的国企经营效益更好✿◈✿◈,贡献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更高?
新财富通过查阅国务院和各省份人大✿◈✿◈、国资委✿◈✿◈、财政厅✿◈✿◈、统计局等机构公布的数据✿◈✿◈,汇总了31个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以探究各地国资的家底✿◈✿◈。
这些数据以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各地《2021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为主要来源✿◈✿◈,当中统计的地方国企不包含金融企业✿◈✿◈。
同时✿◈✿◈,为深入探究各地国企的实力✿◈✿◈,我们亦找出国资大省的省级国企及其控股企业(含金融企业)✿◈✿◈,试图从更多维度呈现地方国企实力谱✿◈✿◈。
国务院发布的《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显示✿◈✿◈,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308.3万亿元✿◈✿◈,其中✿◈✿◈,央企资产总额为102.1万亿元✿◈✿◈,地方国企资产总额为206.2万亿元(不含金融企业)✿◈✿◈。
这206.2万亿元的地方国企资产✿◈✿◈,平均分布到全国✿◈✿◈,理论上每个省份可均分到约7万亿元✿◈✿◈。而实际上✿◈✿◈,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等原因✿◈✿◈,实力位居第一位的上海✿◈✿◈,控制的国企资产达到26.27万亿元✿◈✿◈,是各省平均水平的3.75倍(表1)✿◈✿◈。
新财富汇总各省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等公开资料后发现✿◈✿◈,国资实力强劲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前5名分别为上海(26.27万亿元)✿◈✿◈、江苏(24.41万亿元)✿◈✿◈、山东(16.74万亿元)✿◈✿◈、浙江(16.07万亿元)✿◈✿◈、广东(14.23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省份的民企同样活跃✿◈✿◈。
江浙沪的国资实力✿◈✿◈,更居前列✿◈✿◈,三省市的国企资产总额合计66.75万亿元✿◈✿◈,在全国的占比达到近1/3✿◈✿◈;广东虽然GDP位居第一✿◈✿◈,但国企资产总额比上海和江苏均少超10万亿元✿◈✿◈。
为了从更多维度观察各地国企实力✿◈✿◈,我们找出了全国经济实力和国企资产总额较高的几个省市区✿◈✿◈,从省级层面一探当地国资委管理的国企的表现✿◈✿◈。
地方国企资产总额最高的上海✿◈✿◈,2021年高达26.2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是全国唯一资产总额超过25万亿元的省份✿◈✿◈。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加上金融类企业的资产✿◈✿◈,作为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上海✿◈✿◈,数据或将更高✿◈✿◈。
具体来看✿◈✿◈,上海拥有多家实力雄厚的国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共计44家✿◈✿◈,对应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超过1.6万亿元✿◈✿◈。其中✿◈✿◈,上汽集团(600104)✿◈✿◈、绿地控股(600606)✿◈✿◈、中国太保(601601)✿◈✿◈、浦发银行(600000)✿◈✿◈、上海建工(600170)✿◈✿◈、上海医药(601607✿◈✿◈,上海实业集团子公司)等6家地方国企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居各省份第一✿◈✿◈。
上海的国企不仅资产总额雄厚✿◈✿◈,经营效益同样不俗✿◈✿◈。上汽集团是国内车企龙头✿◈✿◈,2022年✿◈✿◈,其整车销售530.3万辆✿◈✿◈,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2022年营收达7440.6亿元✿◈✿◈。近几年销量可观的五菱宏光MINI✿◈✿◈,也是上汽✿◈✿◈、柳州五菱和通用汽车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上汽集团控股汽车零部件公司华域汽车(600741)2022年营收达1582.7亿元✿◈✿◈,目前市值超600亿元✿◈✿◈。
据上海市国资委数据✿◈✿◈,2021年✿◈✿◈,当地国企实现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6.2%✿◈✿◈,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1/9✿◈✿◈;利润总额3526.6亿元✿◈✿◈,同比增长4.7%✿◈✿◈,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1/6✿◈✿◈。
江苏全省的国企资产总额仅次于上海✿◈✿◈,与其GDP排名一致✿◈✿◈,均位列第二✿◈✿◈,但其国企营收和利润仅相当于上海的一半✿◈✿◈。
江苏和浙江原本每年靠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入账万亿元✿◈✿◈,“卖地”收入分别相当于两省GDP的1/9和1/7✿◈✿◈。值得关注的是✿◈✿◈,两地国有企业也实力强劲无良医生✿◈✿◈。
2021年✿◈✿◈,“苏大强”的国有资产总额为24.41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约4.5倍✿◈✿◈。从经营维度看无良医生✿◈✿◈,2021年✿◈✿◈,该省国企实现营业总收入1.94万亿元✿◈✿◈,利润总额1985亿元✿◈✿◈,净利润1535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12%✿◈✿◈、160%✿◈✿◈、142%✿◈✿◈。
再看江苏省属国企实力✿◈✿◈。其国资委直属国企数量为26家✿◈✿◈,数量上少于上海✿◈✿◈,包括国信集团✿◈✿◈、交通控股✿◈✿◈、苏豪控股✿◈✿◈、华泰证券(601688)✿◈✿◈、汇鸿集团(600981)等公司(图2)✿◈✿◈。这些企业均未能入围世界500强✿◈✿◈,全省仅有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和江苏沙钢集团3家民企入围✿◈✿◈。
这些地方国企控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国信集团控股江苏国信(002608)✿◈✿◈、江苏新能(603693)✿◈✿◈、江苏舜天(600287)3家公司✿◈✿◈;江苏交通控股公司控股市值465.5亿元的宁沪高速(600377)✿◈✿◈、通行宝(301339)和江苏金租(600901)等公司✿◈✿◈;苏豪集团控股弘业期货(001236)✿◈✿◈、苏豪弘业(600128)等公司✿◈✿◈;苏垦农发(601952)是江苏农垦集团的子公司✿◈✿◈。
此外✿◈✿◈,江苏各地级市也有实力雄厚的国企✿◈✿◈,尤其是高市值的上市企业✿◈✿◈,例如无良医生✿◈✿◈,宿迁市的白酒公司洋河股份(002304)2023年7月27日市值为2090.3亿元✿◈✿◈,是全省市值最高的国企✿◈✿◈;徐州市属国企徐工集团的子公司徐工机械(000425)✿◈✿◈,市值为816.5亿元✿◈✿◈;淮安市涟水县的白酒企业今世缘(603369)✿◈✿◈,市值达754.1亿元无良医生✿◈✿◈。
拥有阿里巴巴(✿◈✿◈、恒逸石化(000703)✿◈✿◈、吉利汽车(00175.HK)等民企龙头的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GDP和71.7%的税收✿◈✿◈。浙江的国企实力也不容小觑✿◈✿◈,全省共有省属国企17家✿◈✿◈。物产中大(600704)✿◈✿◈、浙江交投集团✿◈✿◈、杭钢集团三家国企入选世界500强✿◈✿◈,多家国企入选中国500强太阳城✿◈✿◈。交投集团✿◈✿◈、国贸集团✿◈✿◈、能源集团等控股多家上市企业(图3)✿◈✿◈。
在国企资产总额前五名中✿◈✿◈,民营经济活跃的江浙沪✿◈✿◈,分别占据三个席位✿◈✿◈,这指向一地国有经济的强大✿◈✿◈,并不会压缩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二者互促共生✿◈✿◈,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江浙沪三省市的国有资产总额为66.75万亿元✿◈✿◈,占全国比例超过30%✿◈✿◈。过去被普遍认为国资实力强劲的东北三省✿◈✿◈,国企总资产为7.04万亿元✿◈✿◈,为全国的3.4%✿◈✿◈。
山东省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排在第三✿◈✿◈,同样与其GDP排名保持一致✿◈✿◈,但16.74万亿元的数据与第一名的上海差距接近10万亿元✿◈✿◈。不过✿◈✿◈,该省国企的经营情况表现不俗✿◈✿◈,2021年实现了3.44万亿元的营业收入✿◈✿◈。
在省属企业层面✿◈✿◈,山东共有38家✿◈✿◈,包括山东钢铁(600022)✿◈✿◈、山东高速(600350)等上市公司✿◈✿◈,这一数量多于江浙粤(图4)✿◈✿◈。
其中一些山东国企控股多家上市公司✿◈✿◈,例如山东黄金集团控股千亿市值企业山东黄金(600547)✿◈✿◈,华鲁集团控股新华制药(✿◈✿◈、鲁抗医药(600789)✿◈✿◈,鲁信集团控股鲁信创投(600783)✿◈✿◈、山东国信(01697.HK)等公司✿◈✿◈,山东能源控股的兖矿能源(600188)✿◈✿◈,当前市值高达1313.5亿元✿◈✿◈。
除省属企业外✿◈✿◈,山东省下设的地级市也控股了多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包括潍坊的潍柴动力(000338)✿◈✿◈、青岛的青岛啤酒(600600/00168.HK)以及烟台的万华化学(600309)✿◈✿◈。这些企业的市值都超千亿元✿◈✿◈,其中✿◈✿◈,万华化学市值达2972.1亿元✿◈✿◈,为山东省市值最高的国有企业✿◈✿◈。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的千亿市值国企主要聚焦制造业✿◈✿◈,分布于基础化工✿◈✿◈、煤炭✿◈✿◈、有色金属✿◈✿◈、汽车等细分领域✿◈✿◈。
广东的GDP✿◈✿◈、财政收入均位列全国第一✿◈✿◈,不过✿◈✿◈,其国企资产总额仅排在第5名✿◈✿◈,为14.23万亿元✿◈✿◈,比GDP第二的江苏少了10万亿元✿◈✿◈。
广东国资公开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省属国企18家✿◈✿◈,控股近20家上市公司(图5)✿◈✿◈。其中✿◈✿◈,广新控股集团在2023年首次入围世界500强✿◈✿◈,这也是广东省属企业首次跻身这一榜单✿◈✿◈,国企改革提高了省属国企的竞争力✿◈✿◈。
2021年✿◈✿◈,广州市国企资产总额为5.5万亿元✿◈✿◈,位列全部副省级城市第一✿◈✿◈。相较省级国企仅一家入围世界500强✿◈✿◈,广州市拥有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分别为广汽集团(✿◈✿◈、广州建工✿◈✿◈、广药集团(白云山✿◈✿◈,600332)✿◈✿◈。同时✿◈✿◈,2022年广州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利润总额726.6亿元✿◈✿◈。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融资和基建领域✿◈✿◈,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深投控✿◈✿◈,以及深业集团✿◈✿◈、深铁集团等✿◈✿◈。2022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广东21个地级市中✿◈✿◈,除了广深两座一线年的国资总额均不足万亿✿◈✿◈,珠海✿◈✿◈、东莞✿◈✿◈、佛山三市的国企资产超过5000亿元✿◈✿◈,其余城市均不足2000亿元✿◈✿◈,揭阳✿◈✿◈、阳江的国企资产仅百余亿元✿◈✿◈。
对比与广东GDP总量相似的江苏✿◈✿◈,该省13个地级市中✿◈✿◈,GDP前两位的苏州✿◈✿◈、南京的市属国有资产总额均低于广深两市✿◈✿◈,但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泰州等市的资产总额均超过万亿✿◈✿◈。这显示✿◈✿◈,广东省内国资发展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此外✿◈✿◈,江苏的一些县级市国资实力也很亮眼✿◈✿◈,例如✿◈✿◈,苏州代管的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全部高于1000亿元✿◈✿◈,其中✿◈✿◈,张家港市2021年底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589.67亿元✿◈✿◈,若放在广东省内✿◈✿◈,可排在第6位✿◈✿◈。
其他省份中✿◈✿◈,北京汇聚了全国98家央企中的69家✿◈✿◈,但全市地方国企资产却为8.9万亿元✿◈✿◈,排在第8名✿◈✿◈,约为上海的1/3✿◈✿◈。
总体而言✿◈✿◈,各地的国企资产总额排名与GDP排位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国企实力明显强于区域经济的✿◈✿◈,例如GDP排名全国22位的贵州✿◈✿◈,其全省国企资产总额排在第7名✿◈✿◈。
2022年✿◈✿◈,贵州国资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收4596.6亿元✿◈✿◈,利润总额1118.7亿元✿◈✿◈。贵州国资的强大✿◈✿◈,主要体现在白酒行业✿◈✿◈,贵州茅台(600519)2022年的总营收达1275.5亿元✿◈✿◈。目前✿◈✿◈,贵州正推动习酒集团挂牌运营✿◈✿◈。除白酒外✿◈✿◈,贵州的民航行业也在同步整合✿◈✿◈。前几年✿◈✿◈,贵州在原省属国企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盘江煤电✿◈✿◈、乌江能源✿◈✿◈、磷化集团等8个集团公司✿◈✿◈。目前✿◈✿◈,贵州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共有25家✿◈✿◈。
天津国企资产总额排在第10位✿◈✿◈,高出其GDP排名10多位✿◈✿◈。从市属国企的实力或能管中窥豹✿◈✿◈,略知天津国企全貌✿◈✿◈。目前✿◈✿◈,天津市属国企共28家✿◈✿◈,其中✿◈✿◈,渤海化工✿◈✿◈、天津港(600717)两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这些市属国企在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6%✿◈✿◈。
数据显示✿◈✿◈,2022年天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7亿元✿◈✿◈,比上年下降62.4%太阳城✿◈✿◈,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较多导致✿◈✿◈。如何盘活家底✿◈✿◈,有效提升国资利用效率和相关收益✿◈✿◈,值得包括天津在内的地方政府探索✿◈✿◈。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非税收入的一大来源✿◈✿◈,包括国企上缴利润✿◈✿◈、国有股份红利✿◈✿◈、产权转让收入✿◈✿◈、企业清算收入等✿◈✿◈,与国企经营状况息息相关✿◈✿◈。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5689亿元✿◈✿◈,其中31个省份合计为3346亿元✿◈✿◈。新财富统计发现✿◈✿◈,各省份在这项收入上的排名与其国企资产总额排名存在较大差异(表1)✿◈✿◈。
首先✿◈✿◈,位列第一名的广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达334.25亿元✿◈✿◈,占全国的1/10✿◈✿◈,但广东的国有资产总额仅排在全国第5位✿◈✿◈,说明广东国企的财政贡献更高✿◈✿◈。
江苏紧随广东之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达307.67亿元✿◈✿◈。两个GDP大省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表现也保持一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排第三名的是山西✿◈✿◈,收入为231.76亿元✿◈✿◈,该省GDP和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0位和第19位✿◈✿◈,虽然并不亮眼✿◈✿◈,但山西煤炭企业具有优势✿◈✿◈,在2022年行情中收获了可观的收入✿◈✿◈、利润增长✿◈✿◈,拉高了国有资本对财政的贡献✿◈✿◈。
排名第4-6位的省市分别为山东(224.23亿元)✿◈✿◈、上海(195亿元)和浙江(191.98亿元)✿◈✿◈,上海的排名低于其国企总资产排名✿◈✿◈,另外两地基本略有提升✿◈✿◈,整体差距不大✿◈✿◈。
另一个经营收入排名明显高于国有资产总额排名的省份是陕西✿◈✿◈,其以187.3亿元的收入排在全国第7位✿◈✿◈,但其国企总资产和GDP规模都排在第10名之外✿◈✿◈。排名居前主因是能源类国企效益大幅提升✿◈✿◈。
此外✿◈✿◈,湖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较高✿◈✿◈,达到156.3亿元✿◈✿◈,排在第11名✿◈✿◈,显著高于其国企资产总额第27位的成绩✿◈✿◈。
与此同时✿◈✿◈,四川✿◈✿◈、北京✿◈✿◈、河南等省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排名低于自身的国企资产总额✿◈✿◈,经营和运作能力有待提升✿◈✿◈。
那么✿◈✿◈,短期内✿◈✿◈,能否通过国企业绩增长✿◈✿◈,带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升✿◈✿◈,弥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空缺?
过去20多年✿◈✿◈,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丰沛的资金✿◈✿◈。卖地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有多高?
政府财政一般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组成✿◈✿◈,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一直是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的高点时✿◈✿◈,全国土地转让收入有8.7万亿元无良医生✿◈✿◈,2022年为6.69万亿元(表2)✿◈✿◈。从规模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尚难与之匹敌✿◈✿◈。
近两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也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有券商研究显示✿◈✿◈,2019-202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均超过25%✿◈✿◈,2021年达到28.96%✿◈✿◈,而2022年前三季度则下降至19.35%✿◈✿◈。
分地区看✿◈✿◈,2021年这一指标占比最高的省份是浙江和江苏✿◈✿◈,其分别达到58.5%和57.7%✿◈✿◈。两地的土地出让收入也最高✿◈✿◈,江苏为12789亿元✿◈✿◈,浙江为10372.3亿元✿◈✿◈,都超过了万亿元✿◈✿◈。广东和山东两省紧随其后✿◈✿◈,年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表3)✿◈✿◈。
卖地收入较少的省份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包括西藏✿◈✿◈、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等✿◈✿◈,西藏的相关收入为41亿元✿◈✿◈,相当于第一名江苏的0.3%✿◈✿◈,宁夏也仅为江苏的1%✿◈✿◈。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最低✿◈✿◈,为17.7%和22.2%✿◈✿◈。
2022年✿◈✿◈,各地土地出让收入下降明显✿◈✿◈,仅江苏超过万亿✿◈✿◈,浙江降至8336亿元✿◈✿◈,山东降至5396亿元✿◈✿◈,广东则低于5000亿元✿◈✿◈,仅北京✿◈✿◈、山西等地的土地出让收入占比小幅上升✿◈✿◈,其余各地土地财政依赖度均有所下降✿◈✿◈。2023年1-4月✿◈✿◈,浙江这一指标已经不足30%✿◈✿◈。
一般而言✿◈✿◈,广义土地财政包括土地税收收入✿◈✿◈、土地非税收入和土地隐形收入三部分✿◈✿◈,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中✿◈✿◈。而狭义土地收入一般仅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这笔收入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土地非税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不仅连锁使得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下降✿◈✿◈,也影响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同比下降22%和7.9%✿◈✿◈。可以推测✿◈✿◈,与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有关的收入✿◈✿◈,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也同步减少✿◈✿◈。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看✿◈✿◈,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7879亿元✿◈✿◈,同比下降20.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3755亿元✿◈✿◈,同比下降21.6%✿◈✿◈。这是2015年以来✿◈✿◈,政府性基金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3.3%✿◈✿◈,是其中主因✿◈✿◈。
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0825亿元✿◈✿◈,同比下降21.8%✿◈✿◈。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6.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920亿元✿◈✿◈,同比下降23.6%✿◈✿◈,这笔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8728亿元✿◈✿◈,同比下降27%✿◈✿◈,其占比降至88%✿◈✿◈,低于2016年的水平✿◈✿◈。
从2020-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变化情况看✿◈✿◈,江苏✿◈✿◈、山东✿◈✿◈、浙江等11个省份的相关收入在2021年达到峰值✿◈✿◈,广东✿◈✿◈、福建✿◈✿◈、河南等17个省份在2020年达到峰值✿◈✿◈,仅上海一地逐年上升✿◈✿◈。
具体来看✿◈✿◈,上海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为4041.5亿元✿◈✿◈,较2021年的3769亿元增长了7.23%✿◈✿◈。明细显示✿◈✿◈,2020年上海市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983.5亿元✿◈✿◈,2021年上升至3527.5亿元✿◈✿◈,2022年继续增长至3798.7亿元✿◈✿◈。坚挺的土地市场✿◈✿◈,支撑了上海的相关收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具有“专款专用✿◈✿◈,以收定支”的特点✿◈✿◈,因此✿◈✿◈,这一收入的减少同时也对应着相应支出的下降✿◈✿◈。对此✿◈✿◈,财政部部长刘昆在2023年3月的一场发布会上曾表示✿◈✿◈:“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因为收支之间是联动的✿◈✿◈,所以它的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今年✿◈✿◈,从金融到限购政策放松太阳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多重利好✿◈✿◈。不过✿◈✿◈,由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土地财政收入逆转的可能性或许不高✿◈✿◈。如何寻找新的财政收入补位✿◈✿◈,股权财政被不少人寄予厚望✿◈✿◈。其路径一是提高国有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股权投资方式✿◈✿◈,重塑税基✿◈✿◈。
虽然以目前各地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规模来对比✿◈✿◈,前者短期内大幅提升✿◈✿◈、填补后者空缺的难度较高✿◈✿◈,但长远看✿◈✿◈,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资本运作等手段✿◈✿◈,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打造当地新的产业集群✿◈✿◈,应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弥补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影响✿◈✿◈,为股权财政接棒土地财政助力✿◈✿◈。
尤其是✿◈✿◈,GDP排名全国前十的广东✿◈✿◈、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省份✿◈✿◈,国企实力也较为强劲✿◈✿◈,具有获得更高国资回报的有利条件✿◈✿◈。
提升国企的回报✿◈✿◈,其一在于深化改革✿◈✿◈,推动既有国企高质量发展✿◈✿◈;其二在于优化布局✿◈✿◈,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新生力量✿◈✿◈。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实施✿◈✿◈,要求国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如今行动收官✿◈✿◈,从这三年间的业绩变化✿◈✿◈,或能一窥其成效✿◈✿◈。
先看市值✿◈✿◈。新财富统计显示✿◈✿◈,2020年1月前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841家地方国企(不含已退市)✿◈✿◈,2020年初的总市值合计为13.62万亿元✿◈✿◈,到2023年8月1日达到17.4万亿元✿◈✿◈,涨幅为27.9%✿◈✿◈,其中588家公司的市值实现了上涨✿◈✿◈。
对比民企来看✿◈✿◈,2020年1月1日前上市的2008家民企✿◈✿◈,同期市值则从17.5万亿元增至26.6万亿元✿◈✿◈,涨幅为52.4%✿◈✿◈,是地方国企的近2倍(图6)✿◈✿◈。
再看营收和净利润✿◈✿◈。841家地方国企的总营收从12.1万亿元增长至15.4万亿元✿◈✿◈,涨幅为27.4%✿◈✿◈,共有598家公司的营收实现了正增长✿◈✿◈;净利润总体涨幅为25.4%✿◈✿◈,有402家公司的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剔除净利润为负值情况)✿◈✿◈,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地方国企净利润下滑或为负值✿◈✿◈。
对比来看✿◈✿◈,2008家民企的营收同期总涨幅达39%✿◈✿◈,比地方国企高出11.6%✿◈✿◈,但净利润总体下滑✿◈✿◈,下跌了43.1%✿◈✿◈,盈利能力整体低于国企无良医生✿◈✿◈。
总体来说✿◈✿◈,地方国企的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基本同步✿◈✿◈,但在市值方面✿◈✿◈,其相对民企明显被低估✿◈✿◈,民企即使净利润下滑✿◈✿◈,市值涨幅依然远高于国企✿◈✿◈。国企估值能否与其业绩增长相匹配✿◈✿◈,仍值得研究✿◈✿◈。
如今✿◈✿◈,地方国企仍在蓬勃生长✿◈✿◈。到2023年7月底✿◈✿◈,上市地方国企的数量已增至929家✿◈✿◈,总市值达18.1万亿元✿◈✿◈,显示新生力量在不断注入✿◈✿◈,其中不乏一些数据醒目的企业✿◈✿◈。
新财富盘点了2020年1月到2023年8月1日期间总市值✿◈✿◈、营收无良医生✿◈✿◈、净利润涨幅位居前100名的地方国企✿◈✿◈,共有17家公司三项指标全部入围前100位✿◈✿◈,包括北方华创✿◈✿◈、兖矿能源✿◈✿◈、盐湖股份✿◈✿◈、川能动力(000155)✿◈✿◈、甘肃能化(000552)✿◈✿◈、华鲁恒升✿◈✿◈、潞安环能(601699)✿◈✿◈、金开新能(600821)✿◈✿◈、西部超导(688122)✿◈✿◈、神火股份(000933)等✿◈✿◈。
其中✿◈✿◈,兖矿能源✿◈✿◈、甘肃能化✿◈✿◈、潞安环能✿◈✿◈、神火股份等公司主营为煤矿等资源型业务✿◈✿◈,受到行业周期和国际局势影响✿◈✿◈,营收和市值实现增长✿◈✿◈。除此之外✿◈✿◈,也有多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涉及航空✿◈✿◈、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硬科技带动国企业绩上涨✿◈✿◈。
实控人为天津市国资委的金开新能✿◈✿◈,即因切入新能源领域✿◈✿◈,业绩大增✿◈✿◈。其前身为1994年上市的天津劝业场✿◈✿◈,2020年9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从百货零售转向光伏✿◈✿◈、风电领域✿◈✿◈,从事新能源电站的投建及运营✿◈✿◈。其净利润从2020年的2.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89亿元✿◈✿◈,增幅达268%✿◈✿◈,同期营收增长127.2%✿◈✿◈,总市值增长586.8%✿◈✿◈。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发电板块✿◈✿◈,其净利润排在第4位✿◈✿◈,PE为16倍✿◈✿◈,不及行业18.5倍的中位值✿◈✿◈。
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的西部超导✿◈✿◈,是陕西省财政厅控股公司✿◈✿◈,其营收从2020年的2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2.3亿元✿◈✿◈,实现翻倍✿◈✿◈,净利润从3.7亿元增长至10.95亿元✿◈✿◈,市值增幅也近150%✿◈✿◈,从148.6亿元增长至368亿元✿◈✿◈。
坐落于天津的华海清科(688120)✿◈✿◈,是清华大学孵化企业✿◈✿◈,董事长路新春为清华博导✿◈✿◈。2022年✿◈✿◈,随着清华校企改革✿◈✿◈,清华大学将其持有的清华控股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省国资委✿◈✿◈,清华控股的子公司华海清科成为四川地方国企✿◈✿◈。华海清科于2022年6月上市✿◈✿◈,是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得益于行业向好✿◈✿◈,其营收从2020年的3.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49亿元✿◈✿◈,增幅327%✿◈✿◈;净利润也从1亿元上涨至5亿元✿◈✿◈,增幅超过400%✿◈✿◈。2023年8月1日其市值为317.4亿元✿◈✿◈。
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北京电控✿◈✿◈,其旗下公司燕东微(688172)过去三年营收从10.3亿元增至21.8亿元✿◈✿◈,净利润从0.25亿元增至4.6亿元✿◈✿◈。燕东微前身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制造和系统方案提供商✿◈✿◈,于2022年12月16日登陆科创板✿◈✿◈,目前其市值达255亿元✿◈✿◈。
在新能源领域✿◈✿◈,江苏张家港市政府全资的国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瑞泰新材(301238)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客户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新能源科技✿◈✿◈、亿纬锂能等锂电池头部企业✿◈✿◈。过去三年间✿◈✿◈,其营收从18亿元增至61亿元✿◈✿◈,净利润从3亿元上涨至8.6亿元✿◈✿◈,其于2022年6月17日上市✿◈✿◈,目前市值为150.6亿元✿◈✿◈。
福建的厦钨新能(688778)✿◈✿◈,前身是厦门钨业(600549)旗下的电池材料事业部✿◈✿◈。其于2016年12月成立✿◈✿◈,2021年8月登陆科创板✿◈✿◈,产品钴酸锂和NCM三元材料应用于3C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站等领域太阳城✿◈✿◈,ATL✿◈✿◈、三星SDI✿◈✿◈,以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是其客户✿◈✿◈。受益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高景气✿◈✿◈,厦钨新能近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上涨260%和349%✿◈✿◈,最新市值184亿元✿◈✿◈。
截至2023年7月27日太阳城✿◈✿◈,A股共有52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93.5万亿元✿◈✿◈,其中✿◈✿◈,地方国企929家✿◈✿◈,数量占比为17.7%✿◈✿◈,总市值为18.1万亿元✿◈✿◈,占比达19.4%✿◈✿◈。其主要深耕基础化工✿◈✿◈、交通运输✿◈✿◈、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
同一时点✿◈✿◈,央企数量✿◈✿◈、市值占比分别为8.6%(450家)✿◈✿◈、30.6%(28.6万亿元)✿◈✿◈。这应得益于其体量优势✿◈✿◈。
A股和港股合并来看✿◈✿◈,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地方国企共有8家✿◈✿◈,其中5家处于白酒板块✿◈✿◈,实力最强✿◈✿◈。市值最高的是贵州茅台✿◈✿◈,2023年7月27日的市值为23089.3亿元✿◈✿◈,是唯一一家万亿级地方国企✿◈✿◈,此外还有四川的五粮液(000858✿◈✿◈,6927.1亿元)和泸州老窖(000568✿◈✿◈,3529.4亿元)✿◈✿◈,山西汾酒(600809✿◈✿◈,2875.5亿元)✿◈✿◈,江苏的洋河股份✿◈✿◈。另外3家公司分别为福建的紫金矿业(3390.9亿元)✿◈✿◈、山东的万华化学以及上海的浦发银行✿◈✿◈。
地方国企市值最高的地区为贵州和上海✿◈✿◈,市值均超过2万亿元✿◈✿◈,广东✿◈✿◈、山东✿◈✿◈、江苏✿◈✿◈、四川等四个省份的国企总市值也都超过了1.5万亿元(表4)✿◈✿◈。
上海有87家上市国企✿◈✿◈,数量上仅次于广东(134家)和江苏(94家)✿◈✿◈,总市值为20277.6亿元✿◈✿◈,位列第二✿◈✿◈,平均市值约为233亿元✿◈✿◈。其中✿◈✿◈,浦发银行✿◈✿◈、上汽集团✿◈✿◈、国泰君安✿◈✿◈、上港集团✿◈✿◈、上海机场5家公司达到千亿级别✿◈✿◈。按行业看✿◈✿◈,最多的是房地产企业✿◈✿◈,共15家✿◈✿◈,但其市值普遍偏低✿◈✿◈,平均市值为137亿元✿◈✿◈。作为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的国企实力也集中于银行✿◈✿◈、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和汽车业✿◈✿◈,四个行业的国企总市值均超过了2000亿元✿◈✿◈。
当前✿◈✿◈,上海上市民营企业共313家✿◈✿◈,总市值34288.2亿元✿◈✿◈,在数量和总市值上均高于87家✿◈✿◈、20277.6亿元的国企✿◈✿◈;不过✿◈✿◈,平均市值上✿◈✿◈,国企超过200亿元✿◈✿◈,而民企为110亿元✿◈✿◈,国企体量更大✿◈✿◈。
总市值排在第3至第6位的广东✿◈✿◈、山东✿◈✿◈、江苏✿◈✿◈、四川✿◈✿◈,虽然上市国企总市值相近✿◈✿◈,都在1.5万亿元左右✿◈✿◈,相差仅百亿元✿◈✿◈,但广东的上市国企数量最多✿◈✿◈,分别是四川的3.4倍✿◈✿◈、山东的1.7倍✿◈✿◈、江苏的1.4倍✿◈✿◈,由此可见✿◈✿◈,广东地方国企虽然数量多✿◈✿◈,但总体实力不强✿◈✿◈。
再看上述省份的民企实力✿◈✿◈,广东在A股✿◈✿◈、港股和中概股上市的民企共731家✿◈✿◈,总市值为10.7万亿元✿◈✿◈,都远超国企同一指标✿◈✿◈,上市企业数量是国企的5.46倍✿◈✿◈,总市值是6.8倍✿◈✿◈。民企中市值最高的腾讯控股(✿◈✿◈,2023年7月底的市值超过3万亿元✿◈✿◈,其后还有比亚迪(002594)✿◈✿◈、美的集团(000333)两家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民企✿◈✿◈。
江苏的民企实力同样远超国企✿◈✿◈,其共有538家上市民企✿◈✿◈、总市值43066.2亿元✿◈✿◈,上市民企数量是国企的5.72倍✿◈✿◈,总市值是国企的2.8倍太阳城✿◈✿◈。
山东的民企上市公司有215家✿◈✿◈,数量是当地国企的2.75倍✿◈✿◈,但在市值方面✿◈✿◈,200余家民企总市值为16231.4亿元✿◈✿◈,仅比78家国企的15578.3亿元高出不足千亿元✿◈✿◈。由此可见✿◈✿◈,山东的国企也同样具备实力✿◈✿◈。
具体而言✿◈✿◈,广东134家上市国资企业的平均市值为183.6亿元✿◈✿◈,86家企业的市值不足百亿✿◈✿◈。全省仅广汽集团一家千亿国企✿◈✿◈,其2022年年报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6.2万辆✿◈✿◈,增幅为72.5%✿◈✿◈。此外✿◈✿◈,广东还有国信证券(002736)✿◈✿◈、德赛西威(002920)和医药企业白云山(600332/00874.HK)三家500亿元市值公司✿◈✿◈。
山东共有上市国企78家✿◈✿◈,总市值15578.3亿元✿◈✿◈,千亿级企业5家✿◈✿◈,市值最高的是万华化学✿◈✿◈,其在全国地方国企中市值排第5名✿◈✿◈,为烟台市管国企✿◈✿◈,是一家化工新材料公司✿◈✿◈。此外✿◈✿◈,还有青岛啤酒✿◈✿◈、兖矿能源✿◈✿◈、山东黄金✿◈✿◈、潍柴动力四家千亿市值公司✿◈✿◈。在山东✿◈✿◈,以万华化学✿◈✿◈、华鲁恒升(600426)为代表的基础化工公司实力较强✿◈✿◈,8家公司总市值超4000亿元✿◈✿◈。
江苏以93家上市国企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二✿◈✿◈,市值最高的是2000亿元的洋河股份✿◈✿◈。市值较高的企业✿◈✿◈,包含了华泰证券✿◈✿◈、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东吴证券等多家金融公司✿◈✿◈。前10大市值公司里✿◈✿◈,仅徐工机械一家制造业公司✿◈✿◈。
四川的五粮液(000858)和泸州老窖(000568)两家白酒企业的市值总额达到了万亿✿◈✿◈,拉高了该省国企的整体实力✿◈✿◈,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千亿公司✿◈✿◈,仅有四川路桥(600039)和川投能源(600674)两家市值超过500亿元✿◈✿◈。
青海成为第一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其国企资产水平原本偏低✿◈✿◈,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藏✿◈✿◈;二是虽然青海的上市国企仅有3家✿◈✿◈,却培育出了千亿级公司盐湖股份(000792)✿◈✿◈,拉高了整体证券化率✿◈✿◈。
第三位的湖南共有上市国企34家✿◈✿◈,数量在31个省份中处于中等水平✿◈✿◈。湖南虽国企资产总额较少✿◈✿◈,但证券化率较高✿◈✿◈。
湖南缺少千亿市值国企✿◈✿◈,市值最高的是芒果超媒(300413)✿◈✿◈,其实控人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7月27日的市值为627.4亿元✿◈✿◈,是湖南省唯一500亿市值国企✿◈✿◈。因芒果超媒的市值拉动✿◈✿◈,湖南地方国企最强行业是传媒✿◈✿◈,包含4家企业✿◈✿◈,是唯一市值超千亿的行业✿◈✿◈。
根据新财富此前的统计✿◈✿◈,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多个省市区的资产证券化率(总市值/GDP)均超过100%✿◈✿◈,北京甚至接近1000%的水平✿◈✿◈,然而✿◈✿◈,在地方国企的资产证券化率上却存在较大差距✿◈✿◈,平均数据不足10%✿◈✿◈。
市值较高的地方国企✿◈✿◈,多是老牌企业✿◈✿◈,基本都在10年甚至20年前就已上市(表5)✿◈✿◈。8家市值2000亿级的地方国企中✿◈✿◈,最晚上市的洋河股份✿◈✿◈,也在2009年就已登陆深交所✿◈✿◈。而最“老”的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都于1994年上市✿◈✿◈,即将迎来上市30周年✿◈✿◈。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新上市的地方国企✿◈✿◈,多处于新兴产业✿◈✿◈。2023年上市的安徽晶圆制造商晶合集成(688249)✿◈✿◈、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颀中科技(688352)✿◈✿◈、江西国防科技公司国科军工(688543)✿◈✿◈、电连接器研发企业华丰科技(688629)都是如此✿◈✿◈。2019年科创板推出至今✿◈✿◈,共有20家地方国企登陆✿◈✿◈,截至2023年7月27日✿◈✿◈,其市值总计约为3117.4亿元✿◈✿◈,其中电子行业6家公司合计市值为1628.5亿元✿◈✿◈。
如今✿◈✿◈,各个地区仍在努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国资公司✿◈✿◈。《上海市国资委2023年工作》中提出✿◈✿◈,聚焦重点产业✿◈✿◈,积极布局汽车芯片✿◈✿◈、数字经济等7个新赛道✿◈✿◈。新兴产业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国企实力✿◈✿◈,带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升✿◈✿◈。
除了培育国企✿◈✿◈,用好国资✿◈✿◈,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股权投资方式✿◈✿◈,重塑税基✿◈✿◈,也为各地方所重新✿◈✿◈,并涌现出“合肥模式”“苏州模式”等样本✿◈✿◈。近年✿◈✿◈,其他地方政府也在踊跃出击✿◈✿◈,比如✿◈✿◈,山东青岛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集中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设立国有资本股权基金✿◈✿◈,委托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全市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国有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2分钟内“地天板”✿◈✿◈,不是涨停就跌停✿◈✿◈,最疯狂ST股提示风险✿◈✿◈!电网建设迎重大机遇✿◈✿◈,年均投资超3000亿元✿◈✿◈,超跌潜力股揭秘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财富金牌董秘”“新财富500富人”“新财富最佳投顾”“新财富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申博✿◈✿◈,港口设备✿◈✿◈,中国500强企业华东重机